战略专家的洞见:企业增长的三大关键
在前一篇文章《“战略导向增长”系列第1篇:不能引领增长,战略就成扯淡》,我们回顾了“战略”一词的前世今生,以及在企业语境下的“战略管理”的百年历程。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到《孙子兵法》,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到钱德勒的结构论、波特的竞争战略、安索夫的增长矩阵、巴尼的核心能力、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等等。不得不说,“战略”这个词本身一定是性感的,要不然,怎么引来无数管理大师与企业家“竞折腰”?当然,我们也发现,尽管大师们的侧重点不一样,甚至观点中也有不少分歧,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战略必须解决增长问题,否则就是“假、大、空”。
从理论到实践,大师们的矩阵和框架再完美,战略都需要回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场景、竞争战场与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战略一定要面对各种困难挑战,一定要在现实各种限制下找到破局之道。那么,回到增长,回到持续增长,战略大师们的这些伟大理论如何导向持续增长?我发现了三个战略增长之道,分享给大家:
1、客户价值导向增长——以客户价值为基点,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持续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2、业务创新导向增长——通过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等创新,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在相同中做“不同”;
3、卓越运营导向增长——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持续优化流程、机制与文化,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今天分享:三大增长战略之一——客户价值导向增长
客户价值向增长:增长的起点是客户,而非市场份额
企业增长的天花板在哪里?有人说是老板的战略眼光,有人说企业所选的赛道,还有人说风口的风有多大等等。然而,回到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创造客户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德鲁克语),我们就会发现,以上这些观点尽管都有道理,但却始终没有触及根本。事实上,回到客户视角,能否持续创造客户价值,才是决定企业增长的天花板。
这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市场份额。在很多企业看来,只有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就能实现增长。然而,市场份额是更多客户买单的结果,市场本身不是增长的“输入”,而只是增长的外在表现之一。不管是钱德勒还是德鲁克,在增长这件事上,大师们达成一致的地方是:企业能否持续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客户价值。
当然,客户价值可不仅仅是性价比(包括后来被一些人发明出来的“价性比”“客价比”等等一些新概念),而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包括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品牌体验等在内的一揽子诉求满足。客户价值导向增长的核心策略包括:
1、精准定位客户需求:不是所有客户都是企业的目标客户,企业需要精准识别和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而非盲目迎合所有客户;
2、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不仅仅是提供优质产品,更要优化购买、使用、售后等全链路体验。现如今,产品即服务,服务即产品,所见即所得等客户体验越来越重要;
3、构建长期客户关系:通过品牌信任、会员体系、社群运营等方式,提升客户忠诚度,实现持续复购和口碑传播。当然,如果企业的品牌在客户那里已经是信仰或者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存在,对企业而言,没有比这更稳固的护城河了。
典型案例:特斯拉的战略实践
特斯拉(Tesla)的增长并不只是因为它较早进入了电动汽车市场,而是因为它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的客户价值。特斯拉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公司”,而是强调“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在出行与驾驶体验层面,不断超越客户价值。这包括:
1、精准客户定位:特斯拉最初并未追求大众市场,而是锁定高消费客户,以Roadster和Model S奠定品牌价值,逐步向大众市场扩展;
2、卓越用户体验:从线上直销模式、OTA(在线升级)功能,到全球超充网络建设,特斯拉提供是完整的智能出行生态,而非单一产品;
3、长期客户关系:特斯拉通过软件订阅模式(如FSD自动驾驶)、充电网络会员、电动汽车周边外设等方式,实现持续收益,而不仅仅依赖一次性购车收入。
尽管现在马斯克被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所困,在特斯拉业务层面的投入明显下降,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增长,这一逻辑依然没变。
要警惕的误区:客户价值≠客户说什么就做什么
尽管客户价值导向是企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但许多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盲目迎合客户需求
要知道,客户需求并不总是理性的:有时需要什么,自己说不上来,有时说需要,但其实并不愿意为这种需要买单。所以,不要一提客户价值,就认为客户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肯定不是客户价值导向的增长,而是“听风就是雨、从来不动脑”的战略智障。因此,就客户需求而言,企业永远要问自己:客户是真想要,还是“说想要”;客户愿意为此付费买单吗;客户是现在需要,还是以后才需要等等。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能理解乔布斯为什么不赞同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更反对用“市场调研”来制定战略。如果缺乏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洞察,没有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很容易见风就是雨,跟风跟到沟里去;
第二个极端:忽视客户的潜在需求
除了那些现成的、看到的、客户表达出来的需求外,还有客户的潜在需求,这是客户价值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区分一家企业是否是战略高手的关键:普通企业满足客户当下需求,优秀企业满足客户未来需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告诉管理团队:如果你问客户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他们一定会说“更快、更好的马车”(当时还在马车时代)。所以,在汽车公司还没有把汽车放到客户面前的时候,客户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一辆汽车。问题是,如果不能洞察客户的潜在需求,福特汽车就不存在了,后来的汽车时代也就不存在了。同时,唯有识别客户的潜在需求、未来需求,才能真正引领研发与设计,提前为未来竞争布局,走在竞争对手前面。无论是柯达,还是诺基亚,以及当下的丰田、大众们,他们都清楚,忽视客户的潜在需求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嘴硬就能解决的。
后续我们将接着分享三大增长战略之二:持续创新向增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