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组织要解决的三个紧迫问题

发布时间:2024-07-15 10:25:54

现在的企业竞争不是单一的能力竞争,而是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作战式的复合竞争,所以企业高层领导团队面临三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文约6900字 | 预计阅读18分钟

  • 作者 | 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集团董事长
  • 来源 | 新刊预告!选自《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总第70期,8月中旬出版,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刊物信息
  • 分享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 管理咨询、培训业务合作 |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新质生产力的最基本特点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而唯有创新发展,通过新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什么?在数字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什么?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们找到了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的引擎,是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我们现在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是说,不能走传统的企业发展的老路,甚至是工业文明的老路,要走出我们的全新发展模式,实现跃迁式的发展。就像中国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之所以走在了全球前列,就是因为走的不是一条寻常的道路,我们突破了过去传统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的路径依赖,实现了跃迁式的成长,跃迁式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关于新质生产力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它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第二,是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径,第三,关键是实现跃迁式成长。

结合企业的探索实践,我讲一下企业实现跃迁式成长的几个要素。

 

最大的挑战是企业家和高层领导团队

 

实现跃迁式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最大的挑战是企业家和高层领导团队。如何去催生中国的新质生产力,首先是企业家高层领导团队到了新一轮的价值观重塑、事业激情重塑、知识的更新、能力的升级换代的一个新时代。

 

(一)弘扬企业家精神。

催生新质生产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所以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企业家的魂。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创新首先要求企业家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要相信未来,敢赌未来,尤其对硬科技和创新人才,要舍得投、连续投、长期投。过去是抓机会,赚快钱。现在你必须要赚有长期投入的、难的、需要技术人才长期积累的钱,这就需要企业家要有长期价值的思维,要具有创新的战略定力。创新投入是一个长期投入,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投入,更是一种长期的投入。不能长期投、连续投、舍得投,是很难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的。

除了要舍得投入创新,还必须要勇于承担创新的风险。国有企业的绩效体系,绩效价值标准必须要变,不能一味追求结果导向,有些战略性的创新投入,必须要冒风险,要允许企业家犯错误。同时要敢于面对创新的失败。在数字化时代,创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失败本身是为创新奠定了新的基础,需要持续的去迭代。我们现在说的创新,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创新。它是原创,是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更需要进行长期投入,更需要砸钱,敢赌未来。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没有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新质生产力是很难催生出来的。

现在,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全新的不确定性的环境。新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新技术、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组织方式、新的服务、新的产业、新的业态等层出不穷。这就对企业家和高层领导团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掌握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新的技术,要有全球视野,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必须要全球整合,业务要全球布局。我们的高管必须要有快速学习能力,才能具有新技术与新产业的洞察能力。

 

( 二 ) 解决三个紧迫的问题。

现在的企业竞争不是单一的能力竞争,而是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作战式的复合竞争,所以企业高层领导团队面临三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1.高层领导团队年龄结构老化,知识与能力结构单一,人才同质化,没有形成跨界的人才结构和跨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组建跨界的融合协同的领导团队,就要求我们的高层领导团队,必须要有自我批判精神,要有动态学习的速度,快速学习的能力。要培养提拔复合式领军人才,大量提拔年轻人,让年轻人进入到高层领导团队。提拔年轻人不能光是走“之字形”路线,对于顶尖的技术创新人才,顶尖的准企业家人才一定要破格提拔。

2.企业高层团队事业激情衰竭,方向迷失。高层领导人很难达成关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共识。所以,重塑事业激情,让企业家对未来的事业发展有信心,对团队有信心,重塑信心信念是很关键的。

3.领导方式的转变,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赋能,但是我们的很多领导方式还是高高在上的,还是官本位、威权式领导,很多的高层领导,不会用 AI 技术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更不愿意走出舒适区,进行自我变革,去承担变革的责任。
基于数字化与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企业家和高层领导团队要进行新一轮的认知与思维的革命,知识的重构,能力的升级,事业积极性的重塑,领导力的再造,甚至高层治理的优化;要创新战略思维,达成数字化时代的新的战略共识,确立战略自信。

 

( 三 ) 大胆想象,快速行动。

现在大家对数字化智能化、新质生产力还是半信半疑,没有真正去理解中央的大的战略布局,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家对未来要有信念,要有相信的力量。像马斯克所讲的要大胆想象,快速行动,挖掘一切可能去做,走出过去的路径依赖。

数智化时代确实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希望。在新质生产的时代,我们可以实现变道超车,换道超车,实现跃迁式成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企业家要有战略新思维,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要大胆想象,不断去寻找,这样才能不断寻找企业增长的第二成长曲线,第三成长曲线。这就要求我们从连续性的战略思维转向非连续性战略思维,从追求连续性的成长走向追求跃迁式的成长。

过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有多大能力和资源就干多少事,也叫挖掘一切确定性。但是在数智化时代,要实现跃迁式成长,在大胆想象,快速行动以外,很重要的是要突破已有资源和能力的局限,挖掘一切可能。所以必须要有开放思维。

赛力斯之所以能够从最早做弹簧,后来做 SUV 的一家企业,发展成为现在新能源车豪华车的领头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突破已有资源能力和局限,拥抱变化,开放合作,把新能源汽车的最先进的生产力要素整合到一起。这家企业把华为的操作系统跟赛力斯的智能制造系统,跟重庆两江新区的投资能力、建设能力,再跟华为的品牌高度的融合、创新,就实现了跃迁式的成长。

我在这里讲跃迁式成长,并不是否定连续性增长。连续成长曲线跟跃迁式成长曲线在未来是并行的,既要连续,又要敢大胆想象突破现状;既要基于资源能力,又要有突破资源的能力,能够实现跃迁式成长。这样的企业才具有无限的连接扩展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构建五项组织新能力

 

未来的组织它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到画不出组织结构图。无限的链接,无限的扩容,无限的拓展,但是又简单到一个人都能变成一个独立核算单位。

所以我强调我的一个观点,未来的组织是“既要又要还要”。组织你说它复杂吗?它也够复杂,该扁平的是扁平,该立体的是立体,海陆空它要一体化。组织更透明,组织的颗粒度更细,但是组织的整体作战能力更强。所以既要标准化、精细化、颗粒度化,又要整体化、系统化,这就对我们的组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所以为什么现在叫动态型组织、适应型组织?实际上就是不断快速适应外部的变化,它是多中心分布式,所以我们今天在思考组织能力的时候,也叫既要又还要的能力,我把它称之为复合能力,也叫立体能力,这对企业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提到,对未来的企业来说,有五项核心竞争主体,我理解也是五项组织新能力。

1.提高组织学习速度。未来竞争比的是谁的学习能力更强,谁的学习速度更快。所以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知识,而是你的方法论要跃迁,也就是学习学习的能力。在未来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也称为动态学习能力。你学的东西可能折旧的速度、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必须要动态学习。

2.学习转化的速度,未来比的是你比别人应用知识、转化知识的能力更强,而不是说谁储存多少知识。储存知识已经不重要了。应用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一定要做到更强、最快。一定要利用企业的生态系统,未来一定是生态的竞争,所以一定要基于生态的协同,要在整个社会生态协同体系之中找到你的战略定位,要构建基于生态协同的新兴产业结构,这是非常重要的。

3.未来是现实与数字世界的双重竞争,所有企业未来都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合点中混合竞争。换句话说,未来是线上线下同步竞争、软硬同步竞争、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同步竞争。未来没有绝对的软件企业,也没有绝对的硬件企业,而是软硬一体、线上线下一体,现实与虚拟一体,这样一展开竞争就是全方位、复合立体型的竞争,就是高维度的竞争,再靠单一的线上、单一的软件或单一的硬件都不行。

4.想象并利用新创意的能力。人类跟智能机器人、硅基人最大的不同,是人类有想象力。想象力首先来自人类有梦想有追求,硅基人可能就缺少梦想,缺少浪漫,至少目前没有。所以人类的灵感与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人工智能只能理解现有数据的相关模式,但是没法去突破现有数据的相关模式,没法透过模式去实现创新,实现想象力。所以未来真正的竞争力还在于企业家的想象力和技术创新的想象力。

5.面对不确定的复原力。什么叫复原力?就是不断的变革,变革完了以后拆碎了,把它复原。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适应外部环、适应新情景的能力,组织需要成为适应性组织,为各种新情景做好准备,因为未来所有场景都在变,组织要适应消费新场景,业态新场景、竞争新场景。而且,还要控制风险,否则你进入新场景时,不熟悉、不适应就可能掉到沟里面去了。

波士顿公司提出的这五大竞争新主题,其实也是新能力建设,是很重要的。未来 10 年的逻辑变了,竞争的要点、所需要的新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是向上的生长力,向下的扎根力,用科技创新向上捅破天,用客户服务与客户经营向下扎根 30 尺,创新实现产品领先、技术领先,这样的企业就有新能力了。

具体来讲,未来组织新能力体现在五个方面:

(1) 硬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在未来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真正的科技创新,才能打造产品力。

(2) 全球人才聚合能力。要创新就必须要全球整合人才,除了有人才投入的强度,人才机制的创新,还要有开放包容的文化,以及优化人才生活与发展的环境。

(3) 跨界融合、生态优势的构建力。也就是说软硬结合,人、机、物结合,虚实结合,内外融合。未来是生态优势的比拼。

(4) 数字驱动与智能运营能力。未来所有的企业一定是数字驱动,一定是智能化运营去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去提高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经营能力。未来还有一个能力很重要,就是组织能力加个人的 IP 能力。未来除了要有组织品牌,还有个人 IP。但是个人 IP 也一定要跟组织品牌相匹配,跟组织实力相匹配。

(5) 是面对不确定的真正的内在的组织能力。包括组织新治理平台,赋能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组织自驱力等。

 

战略和组织层面需要注意的六大问题

 

我们既要向前看,着眼于未来,同时也不影响我们不断的调试变革、完善自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肩负着更大的战略使命,所以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在战略组织方面更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战略。

不能投机,需要长期价值主义,高层需要想明白想透,然后要经受住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长期的磨砺。数字化转型升级,包括数字化的三个层次,我们现在可能第一个层次还没有完成。

第一个层次叫商业智能阶段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即商业数字化。这个阶段所有的企业的业务运营能够数字化表达呈现出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之前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第二个层次,大数据算力算法,依靠大数据,依靠算力算法去提高组织的系统效率。到现在只有个别企业,但是主要还是互联网企业,通过算力算法,通过大数据来实现人与岗位的精准配置,人与客户需求的精准配置。未来大数据时代是算力算法制胜的时代,现在 99% 号称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没做到这一点。第三个层次,AI 阶段,AI 阶段就是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升级组织。它就变成了一个有智慧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够自我迭代自我进化,尤其现在很多智能操作体系。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没有 5—10 年的坚持是很难真正实现的。
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真正要实现数字化的高投入、高质量、高效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持续去迭代,持续去探索,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二)从组织层面来讲,我们面临至少六大组织问题。

1.组织治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国企,现在整个组织运行还是行政权力导向,还是靠威权式的领导方式,整个体制运行是非客户导向,官本位、行政权力驱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大家还是一切为领导,屁股对着客户,脑袋对着领导,一切唯上。但是我们现在要讲数字化、智能化,是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要去经营客户,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整个组织就必须要淡化官本位,就要建立赋能式的领导方式,就要以客户为中心去拉通组织与流程,面向领导是成本,面向客户才是价值。只有面向客户才能真正去创造市场价值,所以这是整个导向的问题。

2.问题从组织结构来讲,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是科层式组织模式,组织离客户太远,决策重心过高,程序多,审批环节过多,导致机构臃肿,信息不畅,机体僵硬,整个组织行动是缓慢的,对外部的反应是迟钝的。未来的数字化时代,组织要求有敏捷性。要快速反应,既要有平台,同时要能提高一线的基层作战能力。现在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首先组织要瘦身,不能搞的太庞杂、程序太多。程序要简化,过去我们要建流程,现在到了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流程的一个阶段,现在流程搞得太长,人人都签字,人人都不负责任,都在享受签字的快乐,但是不承担签字的责任。另外,机构要合并,组织要扁平化,所以说未来的组织既立体又扁平,但首先要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你才能打造贴近客户的敏捷性组织。否则组织太臃肿,太庞杂,在决策上速度太慢,反应太慢,组织未老先衰。

3.在国企民企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浮于事。互相制造工作,但是没人去问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为组织、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制造工作不创造价值的人,懒惰搭便车的人,占着位置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人,充斥于整个组织。一方面人才短缺,一方面大量冗员,一方面内卷来制造大量的工作,所以就内耗。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跟世界企业对标,面临最大的差距就是人均效能低下。
国有企业很辛苦,但是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很多优秀人才在创造价值,但是还有很多人天天在制造工作,不创造价值,这是国有企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价值的定义。为什么国有企业的满意度不高,就是大家觉得自己干的事不创造价值,没有成就感。国有企业不缺人才,优秀人才都在国企,但关键是你不创造价值的时候,这些人才没有成就感。

4.国有企业内部的等级森严,信息屏蔽,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流程冗长。部门之间不配合,不协同,各自为政,比民营企业还厉害。国有企业内部很难实现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比如字节跳动、小米,从老板开始,高层领导都没有办公室。国有企业虽然有规定,但是还是有封闭式的办公室。有些国有企业领导表面上没有领导的架子,但是骨子里特别把自己当领导。所以国企内部每个人都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而未来的组织一定要开放,一定要打破等级,官兵要一致。什么叫班长的战争?少将也可能去当班长,官兵是没有界限的。很多国有企业还有高管食堂、高管餐厅,高管吃饭都不跟员工在一块吃。

5.未来的组织要开放,信息要透明,要建立开放包容的文化。国有企业将来要使得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那么文化就要开放,要包容,必须要包容失败。如果不允许失败,绩效体系不能包容失败,全是结果导向,那么组织内部就会气氛沉闷,人与人之间就没有轻松的气氛,就无法创新。人才被动,工作活力不足,创新就乏力。

6.企业家与高管的激励问题。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比较统一,比较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价值观是统一的,战略上也是有共识的,但如何做到既要价值观的统一,同样要有亚文化,要有组织的开放包容的文化,这些都是国有企业现在所面临的组织上的障碍。

国有企业未来所肩负的创新都是战略性创新任务,都是国家级的创新。在领头羊企业,必须要有顶尖的企业家人才,顶尖的技术创新人才。国有企业不缺人才,不缺一般的人才,缺的是顶尖人才。缺的是企业家人才。顶尖的人才都是有个性的,那么企业就必须包容开放。激励机制方面,要解决企业家长期激励的问题,要解决企业家的待遇倒挂的问题。企业家没有长期激励,不能回归到他的价值本位,你让高层都变成雷锋了,总部高管拿的比下面的分子公司少,怎么去激励他们呢?将来是强总部不是弱总部。总部需要一批企业家人才,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总部才能赋能。总部是个大脑,是个智慧的大脑,更需要优秀人才,更需要激发他们的活力,更需要让他们去创新。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