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与共同意愿是互为条件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意愿就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意愿。
-
作者 | 包政 包子堂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管理实践到底应该从哪里展开,它从哪里入手?听人讲了很多,好象哪个地方都可以入手。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回到1938年巴纳德的理论。巴纳德认为一个伟大的组织应该有两个基本命题:共同的目标与贡献的意愿。实际上到现在我们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当中究竟有没有共同的目标?我经过二三十年的管理实践,主要是咨询和教学,我发现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我想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命题去思考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
要解决共同目标与贡献的意愿这个问题,一定要建立共同体。如果我们不是一个共同的组织,我们就不可能有共同的目标,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过。可是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企业的劳资矛盾非常大,共同体建立不起来,实际上在背后是共同意愿的问题。
因为共同体与共同意愿是互为条件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意愿就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意愿。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管理权威从个性权威走向规范管理
企业家要从过去的那种思考资本,依靠个性的权威来管理向建立企业的自主规范管理改变。
要让员工相信企业的利益是共享的
亨利·伏特在1915年的时候就跟工会签定协议,如果员工完成一年的目标任务,就把50%的利润分给员工当奖金,而且他做到了,他从根本上唤起了民众。100年以后我们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学到这一点?
现在很多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老板舍不得分权,也舍不得分钱。我们在给企业做咨询的时候,要告诉老板一个道理就是要共享,建立一个共同的大事业,我们叫做企业大家庭。
德鲁克说,日本企业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他们把所有异姓变成一个大家庭,所以日本企业叫企业家族,而中国的企业叫家族企业。
建立起有效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西方社会是从专业分工开始的,亚当斯密的理论也叫分工理论。德鲁克讲:一个人在专业领域当中要坚持十六年,才有可能达到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坚持十六年,浅尝辄止,那就很难真正有所建树。
现在中国的企业受到很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如果企业里横向合作的“部门墙”很难打通,企业内部的政治过程和玩弄权术的过程就非常复杂。如果有专业化的道路,就能够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专业领域越精深,越需要加强合作,横向的合作就变成可能。西方的整个效能来自于专业化,在专业化高度基础上紧紧合作,形成一个有效的大组织。
大概是1908年,亨利·福特生产出标准化的汽车,之后又经过五年时间把它做成流水生产线,他一直持续地发展专业化的程度,所以到了20、30年代的时候,亨利·福特成立生产汽车新的工厂,当时新工厂的8万员工都来自于南美的移民,基本上都是纯粹体力劳动者,8万员工一共7800个职务,每个职务只有20到30个动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一天能够生产7000辆轿车。
最近有电视报道称美国人是通过亨利·福特学会了规模化生产,然后使他的财富积累起来,西方社会用这种方式,高度专业化的方式形成了有效的组织,其中包括提高应用知识、技术、方法、信息、经验等等内容,包括后面的机器设备动力,都是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干部要引导员工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需要有经理人员帮助他的下属员工,在某个领域当中坚持,再坚持。
在日本,公司的员工一般从大学毕业进厂到45岁,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始终在一线上,在现有领域当中不断地工作,到45岁以后他们才会被选拔到战略决策层,也都是线长,是这个流程的leader,然后再大一点是更大的流程的leader,再大一点的叫部长,前面叫科长,都是流程当中的工作者,他们是行家里手,也是这条线的管理者。所有的流程分解成阶段,再分解成任务,再分解成活动,最后每个人按照这个流程晋升,而每个人都在流程中努力工作,45岁以后才到战略决策层。因此在这个领域当中,干部主要是传帮带。
只有专业化才能体验到工作的乐趣
在专业化当中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让每一个员工真正体验到工作的乐趣。过去一直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奖金、工资不能真正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工资、奖金越多,越满足不了员工的欲望,我们把它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所有的管理者要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
在引导员工方面,如果管理者不能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经理人不管人事,这个组织是没有力量的,也不可能进步,它的流程也不可能有功效,模式也不可能建立起来。到最后老板只能是通过销售业绩来激励每一个人。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一定要共享,企业挣钱了要和员工分享利润;其次要让各级员工,各级管理者能够帮助员工在应用知识、经验、理论、技术和方法过程中,使他的内容的价值链变得很强大,提高专业化,提高效能。这样的话才能有效地去构建不一样的价值链和模式,形成良性循环,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走进客户价值链,“制度+专业化”谋求共同目标
但现在,中国的企业的麻烦是两个挑战他们都做不到: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建立制度的理性权威,依靠这种理性权威来驾驭组织,让大家建立普遍的诚信。第二个挑战是让各级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引导下级员工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内部的有效率、高效能的价值链。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
注:本文由《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杂志根据包政教授在华夏基石新春年会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大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