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新要义:积小成小满,成就生生不息!——这个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能力是生长力!

发布时间:2023-11-20 14:14:24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作者苗兆光)

 

图片

 

所谓不确定,只是因为我们内心不愿接受已经发生的变化

 

过去几年中我们谈经营环境,一直用“不确定”“动荡”“看不清”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无论是对中美竞争,还是对疫情影响、政经政策,都是如此。基于这种判断,我们建议企业采取的经营策略是保守、刷新、低调,应该说是合适的。当你对环境无法判断的时候,最佳应对策略只能是保守,守住核心。

但是现在,如果我们仍然再用“不确定”“动荡”“看不清”来形容,就不合适了。现在的经营环境已经很清楚,趋势也已逐渐明朗,如果很多人仍然看不清,其实只是心里不愿意接受而已。

时代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认为环境不确定、动荡,本质上是我们内心不接受这种变化,因为现在的环境跟过去几十年来我们认识的世界是反向运行的。

徐继军老师说,现在的国际环境是撕裂的:世界一个状态,我们国家一个状态。(徐继军老师观点将在后续发布,请持续关注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公众号)但是世界怎么可能不包括我们国家呢?如果西方是开放的,他们也不应该孤立我们。一个开放的人就不应该孤立另一个人。在几十年前,我们不开放的时候,西方一直想方设法促进我们开放,比如用香港的自由港为我们保留一扇门,等我们一搞改革开放,他们一下子就涌进来了;而现在即便我们打开国门,西方也还是要控制风险,采取保留观望措施。所以不是说西方没有变、只是我们变了,实际上是整个世界都变了。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改变?至少有几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首先,当今世界已经不是我们过去认识的全球化了,而是撕裂化,根据政治的阵营撕裂了。其次,过去若干年市场化是趋势,对内放开,对外开放,60后、70后的人对此是有体验的,从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国家一路按照市场化改过来,市场经济越来越充分,法治化越来越坚定。现在需要重新认识,有一种趋势是国有化了,国资对很多行业的介入都开始扩大了,包括新能源、教育行业、医疗行业。再次,原来一直在鼓励依靠自己的劳动致富,尤其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现在的主旋律是共同富裕。还有,过去个体的空间一直是扩大的趋势,现在看个体的空间会逐步收窄,更多地表现以大局为重、国家为重、集体为重。

诸如此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难逆转的变化,而且会继续逆向变化。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正在面对的,已经是确定的了,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
 

图片

 

 

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一生

 

在这个确定的时代,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做出改变,重新定义自己。不幸福的人生是悲惨的,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你的价值观跟社会的趋势不匹配了,跟社会的趋势不一致了,你会变得很痛苦,很郁闷,很焦虑。同样的,当企业跟社会的趋势不一致了,企业会变得很拧巴。我们在这个时候如何去重新定义个人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怎样重新定义企业?怎样重新定义企业经营的意义?这是当今个人和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那么个人的人生要怎么调整?我理解,我们过去若干年的自信心不仅仅体现在国家上,也体现在个人身上。我们在过去若干年被灌输的人生观是追求大成,干一点小满的事情都不够,一定要做大事,成就大事业。个人没点家国情怀,就是没追求。

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接受,个人之于国家,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唯有从追求大成变成追求小满,在一个领域里能够持续慢慢磨,一把豆一把豆地添,磨出来好豆腐,人生的意义才有可能真实存在。家国情怀不是不要了,只是不要太浓。过去个人的家国情怀很大,把个人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其实在国家的历史长河当中个人是非常渺小的。我们可能要从家国情怀的大成转向服务于目之可及的身边人的“小成”。

我也认真想过,对于我们做管理顾问的人来讲,全部的职业生涯中,能服务几个客户?20个客户够不够?你的专业服务于他了,对他有价值了,对企业有价值了,你获得了尊重,你获得的人生成就就已经足够了,你为什么要去获得那些不认识的人的认可?我们的人生价值其实是服务于目之可及的人;我们的人生态度不应该是寻求波澜壮阔,而是寻找实实在在的体验。

有一本书叫《心流》,写得特别好。作者讲,文人、哲学家一般都不高寿。为什么?他在写作或思考的时候,体验并不好,他经过漫长的痛苦过程写出一部书,当成就来临的时候,他的痛苦已经把他折磨得够呛了,所以成就的体验感是短暂的,痛苦体验才是漫长的。真正可能高寿的是什么人?可能是那些手艺人,那些有专业技能的人。比如打篮球,一个动作球进了,观众欢呼,直接就给你带来一个积极的反馈、良好的体验,这种人是容易带来心流体验的,他的幸福感是很高的。我个人的巅峰体验很多时候发生在课堂上,讲着讲着就进入一种状态,好像空间和时间都不存在了,感觉不到累,只留下愉悦和忘我。

我们如果不去体验当下的每个瞬间,每个小成、小满,一心只求大求好,很容易就会活在痛苦当中。记得在疫情期间,大家很焦虑、害怕的时候,有一位上海的教授,说智慧的人生要乐天知命。所谓“乐天”就是你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知道大势所趋,知道一些事情的状态是不正常的,你也知道它的最终命运,作为个人来讲,你不必跟它对抗,不必跟它纠结,因为你的人生有限,你总是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因为你懂天道了,所以你能达观,因为你看得明白,所以你乐观。

 

图片

 

 

每个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义经营的意义

 

前面我讲的是个人,其实企业也需要调整心态和定位。过去若干年,中国的企业就跟企业家个人性格是一样的,追求大,每个企业家本质上都有一个帝国梦。过去若干年,你要不谈大,你的逻辑不指向大;你不谈快速增长,不指向扩张,不主张打胜仗,就没有人欢迎你。所以很多企业写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都是第一、最大、最强,要么是世界第一,要么是行业最大、最强,这种逻辑意味着社会要给你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足够的资源、足够的自由度,这个梦想才可能实现。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逻辑是值得推敲的。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曾经要收购万科,被称为“野蛮人”的姚振华,他带领的宝能集团曾经是多么豪情万丈,现在企业暴雷了,3亿股权被冻结,因为欠薪被员工围攻,他在自己公司楼下被员工把眼镜都打掉了。那些年野蛮成长得有多快,现在倒下得就有多快。这是宏观趋势上的一个变动,就是发展的逻辑变了。

另外,从经济本身的发展趋势来看,过去若干年中国面临的机会都是建设性机会。什么叫建设性机会?比如说以前我们的老百姓都没有房,后来都要有房,以前都没有车后来都要有车,原本的医疗机构没有健全的治疗功能,比如说乡镇医院没有化验功能,它都要建,建的过程中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比如说没有高铁,我们要建高铁;很多城市都没有地铁,我们要建地铁……面临的建设性机会很大,企业面临的增长空间也是巨大的。到了现在,建设性周期结束了,大家都有房子了,都有车了,医疗基础设施建满了,这个时候就从建设性机会变成了功能性维护的机会。

从建设性周期到功能性维护的周期转变,出现比如说房子如何装修、物业如何运营、如何结构性调整等问题。地产商首先遭遇了这个逻辑转变,但他们仍然在按照过去的建设性逻辑配置资源,大规模建设,先囤地,等着地升值再盖楼、售楼,而当潮水彻底退去,建设性机会已经没有了的时候,资金已经支付出去了,地卖不出去了,房产的价格降低了,所以地产商就出现了资债风险。

其实不仅仅是地产商,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看好新能源,是因为新能源仍然处于建设期,别的大部分行业都进入功能维护期,新能源汽车是利用破坏性创新,在摧毁油车的过程中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期。但是这个变化其实是经济本身的变化。如果趋势没有变化,经济本身的变化对我们影响也很大。对企业来讲,仍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转型。

前面我谈的人生观与企业价值观的调整、经营思想的调整存在一致性。我认为,企业的主要经营使命应该从增长转为生长。

什么叫增长?原来增长是在规模上强调扩张,在地盘上扩张。什么叫生长?生长强调在任何环境当中你都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如果有机会,就能像森林里的一棵树,一开始上面的大树长得满满的,小树在下面长不起来,它得一直等着。突然有一天刮风下雨了,一棵大树倒了,旁边的小树等到了这个机会迅速长起来,这叫有生长力。生长力是环境不好的时候你活着,环境好的时候你能疯长,这叫生长力。

企业围绕着生长力调整的时候怎么建设组织能力?

第一个是从竞争导向转向客户导向。我们跟客户关系越紧密,其实意味着像一棵大树一样扎根越深。打胜仗是基于竞争逻辑,我们不能用打胜仗的思维去面对客户,而应该用跟客户建立紧密关系的思想,把竞争当成一种干扰变量,而不是当主要的战略驱动变量。

第二个是我们由大开大合的扩张、机会驱动,转向围绕着客户价值去精准地实现能力。这个内容之前我们也说了很多,比如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营能力,有效地使用资源实现客户价值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生长力的概念。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