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郭伟 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副总裁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要想战略转型,每个领域都有拓展的机会,关键是企业有没有把握到这个拓展的机会。
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叫“机会成长型”?
1.机会成长型企业跟规模没有关系
一家企业并不是说上了十亿、百亿以后,就进入战略成长阶段了,不是自然过渡的。这个过渡一定是突变过程,不是渐变过程。我见到太多的企业做到了四五十亿、近百亿的规模,但依然处于机会成长阶段,甚至出现了基于战略的机会成长。它们通常的做法是,因为需要战略来凝聚团队、指明方向,所以名义上摆出一副战略选择的样子,但每个战略不要说坚持一年,每半年甚至3个月都在变,比如,有的公司今天将A产业列为战略支柱性产业,可能仅仅过了3天,就从这个产业退出了,不做了。这是机会成长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与规模无关,与组织特征有关系。
2.机会成长型企业始终没有处于组织状态当中
什么叫组织状态?就是有特定的目标、特定的结构,在特定的目标和结构之下,处于特定的激活状态。机会成长型企业有特定的激活状态吗?也有,一般核心团队挺激动,很有激情,但是其他的团队成员始终不是处于有机的组织状态。这是机会成长企业带来的必然特点,从表象上始终处于非组织状态。
3.机会成长型企业的的战略、团队、组织之间互为因果什么意思?
企业有时候看起来好像属于战略状态,但战略总在变,这种企业其实也是机会导向型。
4.机会成长型企业之所以具有这些特征,客观环境是市场机会多,主观因素是企业家耐力不足。
企业从机会成长向战略成长转变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成长转型究竟是在转什么?
1.转型到底转哪些?
再比如说某公司做惯了零售行业,想转型做电商,我们姑且认为还有点儿相关性,可如果再往博彩业转,跨度就太大了,中间还跨着电商。像这样一些战略转型,就涉及到能力的传承性问题,你之前是做什么的,基因里面就带有这方面的能力。转型没有那么简单,就像人改良自己的基因很难,等于是大换血了。
举个例子,一个企业之前的组织可能是以管控为主线构建起来的,现阶段,随着整个业务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创新,以前的业务特点消失了,比如零售行业,所以零售商的转型避免不了,但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是基于自己的核心能力,重新构建自己的组织状态,这样一个过程才叫转型。
要想战略转型,每个领域都有拓展的机会,关键是企业有没有把握到这个拓展的机会。比如地产企业,原来大家都觉得地产是区域性的,这儿拿块地做个别墅、那儿拿块地建个住宅,谁都没有意识到能做到全国性,但后来龙湖、万科做成了产品标准化,大家才发现地产也能够进行规模化扩张。
转型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条件?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要素
1.从机会成长型企业过渡到战略成长型企业,主要有两个关键要素
二是一定要能够捕捉到机会成长过渡到战略成长的机会。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现在的主业跟之前的主业之间很不搭界,那是怎么做成现在这样的呢?就是以前的业务不足以支撑规模化、组织化的拓展了,因为没有机会,没办法步入到战略成长阶段,经过多次试水后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好的企业进入到一个领域发展起来以后,发现这个领域的确具有拓展性、延伸性、发展性,在这个过程中,加之企业家的管理团队有战略意识和战略能力,就迅速打造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组织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进入到战略成长阶段。
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就很难过渡到战略成长型企业,有太多的企业都是处于这样的情况。
有一次一位老板问我,他们公司为什么要上市?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有一个比喻很形象,说上市就是一双烧红的红舞鞋,一旦穿上就停不下来了。企业进入到战略成长阶段时,企业家是非常痛苦的,问题会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来,需要不断地往前走,停不下前进的脚步,这一点跟上市是一样的。面对这些,很多企业家可能会自愿放弃进入战略成长的意愿,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生意的,每年做一个小规模的东西活得下去就行了。
这说明什么呢?转型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企业家的发展意愿和他的追求层次。
怎么处理转型与能力的关系?
从机会成长阶段到战略成长阶段,既要有战略的意识还要有能把握住战略机会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叫积累?在机会成长阶段没有积累,今天干这个事儿,明天干那个事儿,能力没有积累起来,恰恰是到了战略成长阶段之后,才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核心能力,而且围绕着这个核心能力不断地积累和拓展,这是机会成长和战略成长的结合点。
一个机会把握不住就失去了,失去以后这个机会就是别人的了,或者说这个机会就不存在了。
企业家成长起来真的不容易,甚至有的妻离子散,这个过程很艰苦。
转型要忍受增长放缓的代价吗?
1.转型和增长一定没有冲突。
转型永远是为了增长,如果哪个公司说我在转型过程中放弃增长,先夯足实力,三年后再发力,完成转型之后再增长,那么这个公司死定了,没有这样做的。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叫“骑着自行车换轮胎,自行车还不能倒”。
增长和转型就像小河里的流水一样,它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你进入了战略成长状态,能控制的就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很难控制不前进,因为不前进就是死,不进则退,没有停在原地的状态,所以没有停在原地做转型的事儿。
所有的经济都有周期,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周期的,一般快速发展三五年之后就需要一个盘整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得过快就会出现组织结构跟已经产生的形势之间的不匹配,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常说“收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最有力”,这个“收”就是在形象地讲增长率略微放缓,但绝不是停滞。
企业如何实现战略性成长?
1.实现战略性成长,首先要进入战略成长的状态。
要对专业发展存有敬畏和尊重之心,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我们要学习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但模仿和复制不了别人的经验,借鉴别人的思路,专注于自身的发展最重要。只有进入到一种战略成长的状态,当战略成长机会摆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抓住。
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没干起来就是栽在了这个问题上。比如聘任了一位总经理,但是连报销点儿费用的权力都不给他,美其名曰要有考量期,要有风控措施,甚至在团队建设里“掺沙子”——请来个“元帅”还要派个“监军”,等等。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就教给他很多规矩,这个事儿不能干,那个事儿也不能干,这个小孩儿肯定没法成长,很难干成事儿。
在一个组织里,体系和规则看似是起约束作用的,实际上是提高效率的,是产生协同的。尤其在大兵团作战过程中,大家必须尊重规则,让所有人对当前的状态有明确的预期,知道你下一步是怎么回事,你打左灯就知道要往左拐,打右灯就知道要往右拐,这样才不会乱,这就是规则意识和规则的建立。但是建立规则是有成本的,尤其受到挑战的是自我习惯的纠正,这部分的过渡是很难的事情,关键的几步是有没有意识、敢不敢授权、是不是重视、有没有胆识,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进入到组织的状态。
4.企业从机会成长到战略成长,必须是企业家或者核心团队的成员趟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