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能量是从每个人的努力而来,它被引导或者指引去贡献于某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能量能够聚焦,它们就能够形成激光束那样的威力。为能量起到引导作用的,是组织里定义好的业务流程,它引导组织人们付出,并且把能量集中到可以产生结果的部分。如果缺乏一个组织有序、设计得当的业务流程,那么这些巨大的能量,就会在系统中被浪费掉。
正文字数丨3948字
预计阅读丨 6分钟
所有企业和组织,都是以一个个的个体形成团队,进而形成更复杂的系统。所有复杂的有机系统,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都会形成能量场,这些能量场又超越了构成它自身的那些个体和组织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不容易被察觉,主要是思想信念、情感、激情及更深层次的使命,这些东西指引着有机系统的决策选择和行为方式。
有机组织的能量之源是人,而组织与客户之间的流动是企业流程。流程效率提升和人员成长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01
流程:组织与客户之间的能量流动
能量以特定路径在机体中流动,这是为了让能量由源头向预期结果的转化最为高效,同样,能量在组织中的流动也遵循特定路径,目的也同样是把能量转化成所期望的成果。
▲图1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的意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将能量转化到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当中。这个转化过程的起点即能量源,就是这个组织当中的人。这些人不仅贡献着他们有形的能量,还贡献着他们对组织的思考、建议和决心(无形能量),每一个人都是能量源。
有种观点认为,人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但在有机组织中却不同,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价值和特别的使命,并且贡献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如同没有一片雪花是相似的,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我们会有很多方面看起来很相似,我们也可能拥有相似的技能,但是没有任何两个人是绝对一样的。每个人都带着他独特的角度、看法和呈现方式来工作,而工作就是我们能量转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将其称为创造。
▲图2 能量源的产生方式
如果企业期望将人的能量转化成想要的结果,就必须对其加以引导和聚焦,让能量朝着同一方向流动。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活力”会产生很多能量,但这些能量却不一定都指向有效的结果。群体行为虽能激发人的活力,但如果没有聚焦,这样的群体行为只会产生分散的能量,而且这些分散的能量很快就会消失不见。
想象一下光束的例子,一般的灯泡会把能量散发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想要照亮整个房间,这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想用光来打穿一面墙,那么普通灯泡就没什么用了。但是,如果把光聚集起来,将其变为激光束,它就成了一种高度聚集的能量,能够轻松地打穿墙壁。
我们很少看到一群人能够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的,自然且充满活力地进行活动。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群人非常兴奋地在做一些无组织的、能量分散的活动。
举例来说,有一个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跨国公司,请我们去提供咨询服务,帮其提高销售业绩。我们发现他们的销售团队极其热情,对完成目标充满了激情,但是他们缺少有效的组织方式来达成结果。
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能量,但是这些能量很少是用有效组织的方式来助力结果达成的。分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毫无作用,即使销售团队最大限度地听从他们领导的安排。因为该公司没有一个好好设计过的销售流程,所以每个销售员自己安排自己的销售流程。每个人对于他们在销售过程中进展到哪一步都有自己的定义,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来预测在这个销售周期结束的时候他们会获得什么结果。
你可以想象,这种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不只存在于销售团队中,而且存在于这个公司的所有其他部门。销售员们持续不断地和其他部门发生冲突。工程部门常常被拖入紧急的销售机会中,而制造部门没有办法预测生产需求,进而改善供应状况。
▲图3 流程设计的作用
在一个复杂的体系中有很多个并行的单位,企业不光要引导它们的能量,还要让它们的能量互相融合和整合,从而达到最大效用。在前面的例子中,销售团队的努力就需要工程部门和制造部门的配合。组织是由独立做出贡献的个人,以及由个人所组成的团队一起构成的。这些合作的团队之间互相交换能量,使得它们可以一起完成组织的目标。
业务流程可以把不同团队的能量聚集起来,形成聚合力,这样的聚合力可以强到移山穿墙的地步,市场部的能量流要和销售部的能量流融合在一起,设计精巧的流程可以让销售的能量与运营的能量和工程的能量聚合在一起,推动转化的发生,从而创造价值。这就是能量流在系统中流动的方式,而这个系统正是我们所说的“商业”。
听上去比较复杂,但你可以将它简化为:能量是从每个人的努力而来,它被引导或者指引去贡献于某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能量能够聚焦,它们就能够形成激光束那样的威力。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能够起到这种引导作用,让能量流形成有机组织,它指引着、约束着、整合着,以及转化着每个人的能量,并且成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流程是一把双刃剑。协调、整合、聚焦能量当然非常重要,但同时也可能使情况更复杂或者更无效。在有的组织中,对于人和人之间如何合作,“规则”竟大过了“目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官僚化”,我们也都在这样的组织里挣扎过。大家常常用官僚来形容政府部门,但是企业也常常会陷入“官僚化”的泥潭之中——制定规则只是单纯地为了制定规则,让人无法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自主地做决策,一味拘泥于流程。
很多时候,业务流程无法适应新业务的需求,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老规定之上又添新规定,用不了多久,大家就全都陷在一系列没有意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定里了。事情之所以要这么做不那么做,只不过因为以前就一直这么做。流程的臃肿,阻碍了很多能量,也造成了很多浪费。在过去30年中,很多企业都想通过变革来系统性地减少能量的损耗,大家熟知的全面质量管理(TQM)、六西格玛(Six Sigma),以及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都是精简业务流程、重新引导能量流动、防止能量损耗的工具。
02
人:组织所有能量之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优化流程来减少“能量损耗”,从而最大化地促进能量流动,是各个组织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有人认为早在现代企业产生时就有人这么做了。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在源头上增加能量。能量的源头是人,是人在推动着能量的转化过程。
随着组织的发展,它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些能量资源的增加,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源转化为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然而,需要增加能量时,增加人数却是一种最低效的方式。这不仅仅因为人数的增加提高了成本,例如,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更因为其提高了复杂度,为企业增添了很多协调工作。
想要增加流经系统的能量,更好的办法是在源头处增加能量,即增加每一个员工贡献的能量。和其他能量源不同,人类有一种独特品质:人所贡献的能量可以无限地再生,人们已经证明他们贡献能量的“能力”不会枯竭,而且能够快速再生。人作为能量源时还有另一种独特的品质,即贡献能量的“能力”是可以扩展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来贡献越来越多的能量。
这就是我的新模型最神奇的部分。在有机组织当中,作为能量源泉的人可以提高能力,永不枯竭地发挥潜能。他们就像一个储存了无尽能量的仓库,无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同时又像一个产出创造力的源泉,无论是对生活而言,还是对他们集体贡献的那个组织的生产力而言。
我曾经在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中工作长达20年,目前我还是两家非营利组织的主席。我到现在也常常惊讶于那些志愿者们对非营利组织所贡献的能量。
想想吧,这是同一群人:他们在下班时感到筋疲力尽,他们用以谋生的那些单调枯燥的工作使得他们心力交瘁;但他们下了班之后,自愿去非营利组织服务。转瞬之间,他们就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他们变得兴奋、充满了能量、生气勃勃。这些能量从何而来呢?他们获得了什么神奇的魔力吗?难道你不希望你的员工在工作中也有如此多的能量,为公司创造价值吗?你将如何去创造条件,打开那扇让你的员工接触到这些能量源泉的门。
人类的发展穷尽于何处,无人可知。但我们实实在在地知道,当人们学习和成长的时候,他们就扩展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可以体会到如何使用能量来帮助他们成功。学习可以提高技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学习能力就是提高自己的有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以最小的努力获得预期的成果。成长也是一种能力,可以增加人们用于贡献的能量。人类就是这样一个能量源泉,可以无尽地再生,可以无尽地延展,而且能够学会让自己的能量高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将学习作为一个能量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放到模型当中。图4中的模型展示了“贡献”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要想学到东西,就必须先做成一件以前做不到的事,这既可以是学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也可以是以前做过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做得更好的事。无论哪一种情况,努力实现目标(贡献能量)是学习发生的必要前提。所以,有了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可贡献的能量,这就是“贡献–学习”回路。
▲图4 学习在能量流中的位置
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是每个组织的共同目标,而提高员工的能量贡献度就是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很多组织会花大力气来提高生产力,围绕如何提高能量的话题或是围绕“贡献–学习”的杠杆来做文章。例如,员工使用的工具,无论是最简单的设备,还是复杂的计算机,或者机器人,都在为每一个员工发挥杠杆作用,让人以相同的能量得到更多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