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如何从虚到实,这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2-12-09 10:53:26

“我们的战略没什么问题,是战略执行出了问题。”

 

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仿佛公司战略目标没达成,全是因为执行不到位。实际上,在战略规划到执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轴承环节”——业务设计,是战略能落地的核心。

 

业务设计,不仅是战略的落脚点,也是战略从虚到实的关键步骤。

 

只有通过业务设计筛选下来的机会点,才是真正的机会点。

 

但这个环节,很多时候只存在于老板或CEO的脑子里,没有变成一种组织能力。

 

今天,我们将从客户选择、价值定位、价值获取、活动范围、战略控制点风险管理这6个维度拆解业务设计。

 

 

客户选择

 

 
在客户选择上,有些企业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客户越多越好,盲目地扩大客户数量,忽视客户的质量。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威廉·谢登的“80/20/30法则”认为:在顶部20%的客户,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但其中一半的利润,被底部的30%非赢利客户消耗掉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的盈利1000万,但因为客户选择出现失误,最终可能导致利润大打折扣,仅为500万。

 

因此,客户选择作为业务设计中最核心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客户选择的核心是: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去聚焦高价值的客户,从而实现提高利润的目的。

 

在做客户选择过程中,首先要基于自身企业的商业模式,确定好是做B端,还是C端客户的生意。之后,再基于以上两类客户进行具体选择。

 

 一、在细分赛道中选择目标客户 

 

产能过剩、竞争充分的时代,如果没有目标人群的取舍,基本上没有活路。

 

在细分领域选择目标客户,就是在做取舍,聚焦做一件事。

 

以华为手机为例,有三大典型系列——“MATE”系列、“P”系列和“nova”系列:MATE系列定位商务人士,主打大屏长续航;P系列定位是懂科技,又会玩科技的人,主打拍照;“nova”系列定位是年轻人,主打性价比。

 

各个系列有其特定的目标人群,目标之外的“客户”被放弃。

 

选择什么样的客户,这背后对应的是企业的战略规划。

 

 二、选择客户的3个标准 

 

  • 战略匹配度、竞争匹配度;

  • 对规模、利润、增长、品牌和竞争的贡献;

  • 对能力成长的贡献。

 

举个例子,当华为的光纤宽带已经在电信、移动、联通等产业占据50%以上份额,开始寻求新增长曲线、新目标客户时,发现中国会用到光纤宽带的行业,还包括酒店、教育、医疗、金融等等。

 

在这些大行业里,又会有许多细分领域,比如金融行业会分证券、银行、保险等。

 

结合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自身的战略规划,华为最终将目标聚焦在教育领域。主要逻辑在于:学校里面的人,思维相对活跃,乐于拥抱新鲜的事物,对于扩展新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教育领域就面临客户选择,华为的做法是,首先选择一定规模以上的高校。

 

因为如果是小学、初中这些学校,园区不大,而且使用人数少,对光纤宽带业务的整体规模、利润、增长、品牌和竞争的贡献也相对较小。

 

而大学高校基本上是好几万人的园区,华为就可以复用在中国电信、移动用的光纤宽带平台,最大化提高利润。

 

其次,优选北大、清华等院校,这类高校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只要这些学校使用华为的光纤宽带,会起到示范效应,像华中理工、华南理工、南京大学、北航、南航等高校自然就会跟上。

 

 

 

 

价值定位

 

当我们问消费者对宝马、奔驰、volvo这三个汽车品牌在生活中的定位时,往往会得到类似的答案:追求操控感选宝马、乘坐舒适选奔驰、追求安全选volvo。

 

毫无疑问,这3家汽车厂商都有着清晰的价值定位,并传递给了消费者。

 

价值定位,顾名思义就是:客户为什么会选择我?我对客户有什么价值?

 

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可分为3类:

 

 一、总成本最低,提供一致、及时和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是成本领先战略践行得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它的价值定位是“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即所有商品、所有地区、常年以最低价格销售。

 

为了做到这点,沃尔玛在采购、存货、销售运输等各个商品流通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将流通成本降至行业最低,把商品价格保持在最低价格线上。

 

 二、产品领先,突破现有的业绩边界,提供令人高度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英特尔、耐克、奔驰等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强调产品领先或产品创新。产品领先公司的价值强调:客户能够从你这里得到的产品,有着和竞争对手不同或超越的特性。

 

做到产品领先,企业需要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强大的创新能力。产品创新的本质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与众不同,而是以目标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去创造新的价值。

 

将创新快速转化为商品化的能力。技术创新把一个想法变成了一个成果,而商品化是把想法变成了收入和利润,做产品最终落脚点是收入和利润。

 

有敢于向自己开炮,自我淘汰的魄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大家都懂,要想在商场上处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挑战自己,主打淘汰产品。

 

 三、为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IBM从一个IT产品公司,转型商业模式,走向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这个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底层逻辑:解决方案公司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

 

持续经营客户关系、持续服务客户、持续和客户直接做交易,以客户为中心,才是解决方案公司的精髓。

 

 

 

价值获取

 

价值获取,就是企业靠什么盈利,盈利模式是什么。

 

在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环境中,大部分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者服务获取利润。

 

如今,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采取更为广泛的价值获取机制,包括融资、辅助产品、解决方案、价值链下游的参与、价值共享、许可证等。

 

比如,华为最初的商业模式是以销售产品为主,现在引入了网络运维、网络托管、咨询等服务。

 

除了像华为、IBM采取的客户解决方案模式,在《发现利润区》一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产品金字塔模式、速度模式、卖座大片模式、创业者模式、专业化模式、基础产品模式、行业标准模式等在内的20多种盈利模式。

 

以金字塔模式为例,基于客户对样式、色彩、价格等方面的偏好,像手表、汽车行业领域的企业搭建了产品金字塔。

 

塔底是价格低、供应量大的产品,而塔顶是价格昂贵、供应量小的产品。

 

这些企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塔顶产品,底部的产品建造一道产品“防火墙”,阻止竞争者的进入,保护塔顶所产生的巨大利润。

 

比如,钟表公司SMH开发价格低廉的斯沃琪,有效抑制了对手攻击SMH公司其他高端品牌(如宝珀、欧米茄、浪琴)。

 

本田推出讴歌、丰田推出雷克萨斯、尼桑推出英菲尼迪,则是日本车企们对金字塔模式的创新性应用,先靠低端产品抢占市场,再慢慢进军高端市场,形成协同保护机制。

 

 
 

 

活动范围

 

活动范围,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哪些核心业务是我们要做的,哪些业务是我们需要通过合作伙伴、通过供应商去做的。

 

活动范围应该考虑以下几项内容:

 

 一、确定经营活动中的角色和范围 

 

关于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总是在动态地扩大或缩小这个范围。

 

业务设计的重要问题是:我在业务范围上,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以留住高价值的客户,带来高额利润,实现战略控制?

 

举个典型例子,华为终端在做业务设计的时候,有件非常核心的事情,就是芯片要不要自己做。

 

最后通过战略规划,华为终端的业务设计之后,确定下来业务范围,芯片是要自己做的,这才有了之后的麒麟芯片。

 

 二、确定哪些业务需要外包、外购 

 

在华为,讲究“精兵”文化,只保留核心人员、核心能力,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业务,尽可能走外包,比如外包生产、工程安装等等。

 

 三、与合作伙伴的协作 

 

合作伙伴是谁,做什么,对我们影响同样巨大。特别是上下游合作伙伴,需维持合理利润,最好的结果是,一起把整个产业链盘子做大,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业务范围的扩张,基本上意味着要扩大投资规模,这时往往需要追求投资回报。

 

但投资规模的扩大,很有可能影响你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扩大业务范围,能够帮助你构建核心竞争能力,那么就需要做,而且要坚定地做。

 

也有人盲目扩张业务范围,投了一大笔钱,最后不仅没有挣到钱,还破坏了已有的竞争优势,这是业务范围扩张里最危险的事情。

 
 

 

战略控制点

 

战略控制,是指在一个产业链里,如何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战略控制水平也有高低之分,由高到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种:
  • 拥有标准+核心专利。代表企业:高通、ARM、华为;
  • 产业链、生态圈粘性和控制力(操作系统)。代表企业:苹果、微软、谷歌;
  • 客户协同粘性(网络协同、数据协同)。代表企业:拼多多、腾讯;
  • 客户粘性/渠道粘性/极致服务(第一生产力)。代表企业:台积电;
  • 品牌粘性以及定价权。代表企业:茅台,华为(toC业务:定价权;复购率+推荐率);
  • 技术领先和解决方案领先(研发投入)。代表企业:谷歌(软件),华为(硬件):高门槛,断裂点;
  • 品质优先(产品是战略,营销是战术)。代表企业:苹果;
  • 2倍规模和20%成本领先。代表企业:富士康;
  • 具有平均成本。代表企业:无数;
  • 商品。代表企业:无数。

 

从以上10种战略控制点中,可以得知:并非所有的战略控制点,都具有保护利润的能力。

 

真正好的战略控制点有四大特点: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

 

每一个好的业务设计,都至少包含一个战略控制点,当然,如果你能有两个或者更多战略控制点最好。

 

比如华为手机,在一开始就设计了芯片的战略控制点,设计了美学的战略控制点,把单反的能力转移到了手机上等。

 

构建一个战略控制点并非易事,需要注意几点:
  • 以终为始,要从终局的角度来看,用战略投入、而不能用投资回报的逻辑看战略控制点。
  • 客户需求是战略控制点的根本来源。
  • 组织能力是构建战略控制点的瓶颈,要为战略控制点提前构建组织能力。
  • 学习同行或跨行的标杆企业,参考它的战略控制点。

 

 

 

风险管理

 

最后一个模块是风险管理,业务设计中,需要提前考虑或预判各类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有多种来源,包括财务不确定性、法律责任、战略管理错误、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等。

 

有些风险的影响可能很小,仅损失一些管理费用。但有些风险可能是灾难性的,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巨大的财务负担,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为了降低风险,企业需要应用资源来最小化、监控和控制负面事件的影响,同时最大化正面事件。

 

通常情况下,有5种公认的风险应对策略,分别是:风险规避、降低风险、风险分担、转移风险、风险验收与保留。

 

比如华为在开展一个项目前,会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以决定放弃,还是在投标价格中增加风险补偿。

 

业务设计是一个整体,客户选择、价值定位、价值获取、活动范围、战略控制点和风险管理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业务设计并非一成不变,成功企业往往会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业务重新设计、定期更新。

公众号二维码